iPad 殺手:潛在的硬體因素
iPad 的成功帶動了一股平板電腦的旋風,各大廠商紛紛投入平板電腦的市場。而不少的廠商開始把成功的 iPad 視為敵手,不斷的塑造「iPad 殺手( iPad Killer )」的產品形象,但是這些產品,大都沒有成功,這些 iPad 殺手的硬體構造,都比蘋果 iPad 還要強悍,為甚麼還會失敗呢?
平板電腦中的摩爾定律
最近我讀到一篇文章,裡面就談到摩爾定律的未來發展。英特爾(Intel)創始人摩爾曾經用「每年處理器晶片的效能都會提升兩倍以上」來形容當時電腦產業的發展,後人已摩爾定律來形容這樣的現象,但是這樣的定律卻不適用於平板電腦中。在平板電腦的世界,強悍的硬體效能並不是重點,使用者只在乎好不好用和能不能長時間使用而已。
由此篇文章,我就了解到,當製程技術走到盡頭時,最佳化和效率、省電就會變得更為重要,亦即在那時會進入一種 CPU無用的時代,因為大家的時脈都差不多,唯一的差別就是效率,也就是省電與否了。平板電腦並不是電腦,因此我們不能把比硬體效能的想法投射到平板電腦中。
蘋果深知這樣的道理,蘋果花費不少的資源來研究 A4 晶片的 ARM 架構。蘋果不求 A4 晶片的效能,它們只希望 A4 晶片能夠和 iOS 完美結合,並且能長時間的使用;而另一大原因則是成本,仔細看看蘋果的許多產品,不難發現當中,彼此的零件是可共用的,其省下的成本相當可觀。
平板電腦的硬體最佳化
但是其他廠商把平板電腦拉近了硬體競賽中,不斷的選用各種強悍的處理晶片來組裝自己的產品。但是,這些廠商卻忽略的硬體效能最佳化的重要性,或者說,他們沒辦法。以 NVIDIA 的 Tegra 2 晶片來說,他需要供應各種不同的廠商與不同版本的作業系統, NVIDIA 很難投入資源,來協助廠商做硬體最佳化。
NVIDIA 的 Tegra 2 的確如同蘋果的 A4 或 A5 一樣都好晶片,且加上先前 NVIDIA 對顯示卡的著墨多,時為一個好晶片。但是,設計固定死死的 Tegra 2 來賣給他廠,面對許多不同硬體配備、不同版本的作業系統,這樣要如何對每個產品做最佳化呢?
我也使用過 Android 裝置,和這台強悍的悍馬車比起來,iOS 裝置就像是一台小車一樣。Android 在衝鋒時可以飛快,但是這只是表面而已,沒有對硬體做最佳化時,到了最後,這台悍馬車就只會拋錨在路邊。反觀我們的 iOS 小車,他雖然沒有悍馬的強悍,但是用起來非常的平順。
蘋果研發精隨的傳承
A4 晶片組可以是傳承蘋果好幾代產品的精隨,這也是處理器採用 ARM 架構的一個優點之一。 ARM 架構,過去稱作進階精簡指令集機器。而精簡指令集(RISC)也算是蘋果的成品之一,早期的 PowerPC 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,它伸縮性好、靈活方便、散熱好,大大降低了晶片的功耗。而後 PowerPC 變成為蘋果電腦的代名詞之一。
ARM 架構也與蘋果頗有淵源,1980 年代,蘋果和艾康電腦合作開發新版的 ARM 架構晶片。蘋果選擇 ARM 架構或許也是因為傳承的概念,今天若 ARM 架構有新的版本,蘋果也能夠立即上手。
no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