蘋果偉大設計的背後:iPhone - 觸控新玩意

在當時可以說是劃時代的產品,大螢幕、一個按鈕的配置讓它成為經典

最近,小弟又當起考古學家……挖土手真酸 

每次看到觸控這個詞,小弟就會想起賈伯斯在 2007 年 1 月 9 日發表 iPhone 時所下的註解「Apple reinvents the phone. (蘋果重新發明了電話)」, iPhone 在當時可以說是劃時代的產品,大螢幕、一個按鈕的配置讓它成為經典,不過面對這個產品,許多老闆、雜誌社或是網站都不看好這產品。

當時 CNET 網站的主編聽到蘋果要推出 iPhone 就曾說道「蘋果若要開始做電話,這將是蘋果電腦史上最大的失敗!」;Computerworld 的雜誌主編更認為「iPhone 將是蘋果公司另一個Newton,註定失敗!」 ;J. Gold Associate 的分析師更預言「蘋果將無法說服其他公司發展 iPhone 上的軟體,如果有,數量也是有限的」

而微軟高層聽到這消息後大笑特笑的表示「笑死我,這是世上最昂貴的電話。沒有鍵盤? 沒有任何商務人士會用 iPhone 的!」,然而,今日 iPhone 卻爆紅,甚至佔了蘋果現今營收的一大部分……,這是為什麼呢?現在,聽小弟再次慢慢道來吧(挖土挖土)

自從蘋果被鍵盤給制約住以後……賈伯斯就一直想辦法要擺脫鍵盤的『枷鎖』

自從蘋果被鍵盤給制約住以後……賈伯斯就一直想辦法要擺脫鍵盤的『枷鎖』,雖然目前還是無法擺脫人們早已習慣的鍵盤,但蘋果的 iOS 裝置卻以改變人類與機器溝通的方式,透過觸控來操作電子裝置。接下來,小弟想從滑鼠的歷史,慢慢地帶領各位了了解觸控這個新的人機介面方式。

滑鼠取代了鍵盤成為最直覺的操作方式。

美國科學家道格拉斯(Douglas Englebart)在於 1968 年在加州製造出了第一隻滑鼠。這隻滑鼠的設計目的,是為了要代替鍵盤,進行指令操作,從而使電腦的操作變得更加便捷。這隻滑鼠的外形是一隻小木頭盒子,其工作原理是由它底部的小球帶動樞軸轉動,進行產生位移訊號並將其信號傳至主機。這發明雖然創新,但在當時卻無人知道(果然,產品都要人死了才會紅)

賈伯斯在後來看到了滑鼠的重要性,並率先比爾蓋茲採用滑鼠這個設備,作為人類和電腦溝通的器具,也在日後發行出了圖像化的作業系統。2000 年比爾蓋茲找到了一種新的人機構通方式,這是一種不用透過實際接觸,只要把電磁筆懸浮在螢幕上即可進行操控,就像是滑鼠在控制游標一樣。

不成熟的觸控等於複雜化的滑鼠。

然而,這套設備有一個致命缺點。舉個例子來說,使用這個的觸控筆就像是把吸管插到一杯水裡,會發生類似折射的情況,定位不易精準,這正是當年微軟推 Tablet PC 失敗的主要原因,採用了尚未成熟的觸控介面。現在,我們利用這段時間替微軟默哀一下。

此外,當時的觸控介面多半採用電阻式觸控面板,透過觸控的力道使電極導通,接下來再由控制器感測面板間的電壓變化,然後計算出觸控點位置。小弟手上很舊很舊的(還蠻多灰塵的) PDA 就是採用這種設計,這種設計雖然方便輸入,但終究得透過『筆』,換句話說,這個媒介和機器間仍有隔閡。

而蘋果的 iPhone 則採用現今較為流行的電容式觸控

而蘋果的 iPhone 則採用現今較為流行的電容式觸控,透過產生的誘導電流來偵測座標和位置,進行完成輸入的動作。透過這樣的方式,終於擺脫那個人機之間的媒介『筆』,進行達到無障礙的人機溝通。以 iPhone 的觸控板來說,他透過四層的精緻的玻璃來進行座標偵測,電流分別從觸控面板四角上的電極流出,控制器透過對這四個電流來進行計算,得出觸控點的位置資訊。

成熟的觸控媒介讓人回歸本能操作。

面對這樣電阻式與電容式,賈伯斯最後選擇了當時成本較高的電容式觸控(難怪 iPhone 比較貴),其最終想無非是真正替者解去那鍵盤的『枷鎖』!利用人類最本能的『手指』,來告訴電子產品需求,而非再透過一個『媒介』來與機器溝通。

這也讓小弟想到,例如自己小時候問媽媽:車車再哪?這時媽媽一定會用『手指』指示給還是小朋友的我看。就是透過這種回歸本能的操作方式,才會讓 iOS 裝置如此暢銷。不過雖然有點諷刺,這個鍵盤的枷鎖其實是由賈伯斯扣上,因此,他才會極力想辦法擺脫這個枷鎖。

留言

年度熱門文章

Apple 宣布管理層改組,iOS 軟體資深副總將離職,改由 Mac 軟體工程資深副總接手

Google 正在修復部分 iOS 裝置上的 Gmail 錯誤

Apple 授權經銷商優仕推出 Promise Pegasus 購機優惠

Apple 推出全新 7.9 吋 iPad Mini ,支援現有應用程式

Apple 推出搭載雙核心 A6X 處理器的第 4 代 iPa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