蘋果偉大設計的背後 系列文
各位讀者大家好,我是許久不見的主任編輯小盧。這段時間因為忙於工作,很少上來更新、發表文章,真是對不起啊。等到我的工作告一段落後,我會盡速返回蘋科技工作崗位,持續更新各類有關於蘋果的新聞文章。
而我也要在這裡感謝 Enoch 同學。這段日子他收集了很多資料,進行了不少的研究,以「蘋果偉大設計的背後」為題,發表了一系列的文章,讓各位從 iMac G4 一路了解蘋果的設計歷程,更讓我們知道蘋果設計 iPad 的各種理念。
經典檯燈機 iMac G4
賈伯斯可以算是最早對於這種可調節螢幕位置電腦設計的先驅者,這樣的設計改善了使用者在長期使用電腦時,被螢幕被制式化的固定而造成對脖子的不舒適。iMac G4 的設計就像是讓使用者躺在沙發椅看書一樣,隨意地調整觀看姿勢。
業界先驅者 Powerbook 100
蘋果一直希望能創造出最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,不過並非全部的產品都是如此,蘋果的 Powerbook 100 是世界上第一個滑鼠操控設備放到機身上的的筆記型電腦。而這個設計奠定了往後筆記型電腦的外觀,想想看,現在哪一台筆電沒有這樣的設計呢?
16:9 寬螢幕的制定
蘋果為往後的筆記型電腦市場奠定雛形後(雖然是逼不得已的錯誤),小弟今天要介紹蘋果另一個替後來筆記型電腦市場所打造的基礎,那就是 16:9 的寬螢幕。為甚麼蘋果會決定採用 16:9 的寬螢幕的,各位就聽小弟緩緩道來吧……。
4:3 與 16:9 平板的鍵盤差異
在上篇文章中,我已經提過蘋果選擇使用 16:9 的寬螢幕其實是為了符合鍵盤比例所採用的設計。不過或許有人會想問,既然符合鍵盤比例的是 16:9 寬螢幕,那什麼 iPad 採用的是 4:3 的標準螢幕呢?
4:3 的 iPad 螢幕
話說 iPad 剛推出時,許多人就對蘋果選用 4:3 標準尺寸的螢幕有意見,他們認為 4:3 的螢幕根本沒有辦法在視聽娛樂上有很好的使用經驗。那位什麼蘋果還是要搭載 4:3 的螢幕呢?這和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個物品 - 書籍有所關聯。
iPhone - 觸控新玩意
每次看到觸控這個詞,小弟就會想起賈伯斯在 2007 年 1 月 9 日發表 iPhone 時所下的註解「Apple reinvents the phone. (蘋果重新發明了電話)」, iPhone 在當時可以說是劃時代的產品,大螢幕、一個按鈕的配置讓它成為經典,不過面對這個產品,許多老闆、雜誌社或是網站都不看好這產品。
iPad 成功的三大原因
這是篇文章將會綜合前幾篇小弟我提到的觀點,為各位做一個總結分析。說起來很諷刺,蘋果一直致力於強化使用者體驗的原因,真是因為自己曾害使用者被迫使用不剩良好的輸入介面 - 鍵盤。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,賈伯斯一直在與鍵盤這個錯誤的設計和舒適的使用體驗中交戰。
iPad 與筆電之間的差異
iPad 不會取代 iPhone,更不會取代 MacBook,它是一個定位於筆記型電腦和智慧型手機的產品。這是賈伯斯在 iPad 發表會對這個產品所下的註解。事實上,iPad 不太算是平板電腦,至少賈伯斯沒有親口承認他是.……
求知若飢,虛心若愚
小弟很喜歡這一句話,一般的翻譯多為「求知若飢,虛心若愚。」(又譯為「保持渴望、保持傻勁」)。而這句話,或許可以帶出賈伯斯的設計理念。賈伯斯在史丹佛大學演講時,曾以這句話勉勵當時的畢業生。而這場演講,也為各位畢業生們上了一場完美的課程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