蘋果偉大設計的背後:4:3 與 16:9 平板的鍵盤差異
今天我換個身分,擔任一下股票分析師,替各位操作一下這兩檔股票。
在上篇文章中,我已經提過蘋果選擇使用 16:9 的寬螢幕其實是為了符合鍵盤比例所採用的設計。不過或許有人會想問,既然符合鍵盤比例的是 16:9 寬螢幕,那什麼 iPad 採用的是 4:3 的標準螢幕呢?
小弟我在這裡用淺顯易懂的數學稍稍分析兩種比例的平板鍵盤差異,相信各位應該可以明瞭其中的道理。
上篇文章提到,廠商會選擇像素顯示範圍內容較小的寬螢幕,除了是為符合人類視覺外,更重要的是寬螢幕的成本較低。當然,蘋果除了這些考量外,選擇寬螢幕的主因是為了要配合鍵盤的延伸比例。雖然採用寬螢幕會讓螢幕的實際可視範圍變小,不過為了讓使用者能夠用得更舒適,蘋果最終還是選擇使用寬螢幕。
但是,為甚麼 iPad 還是採用 4:3 的標準螢幕呢?也是同樣是為了配合鍵盤。對平板電腦來說,因為少了實體鍵盤的束縛,造型上就不需為了鍵盤而妥協。本篇文章正是要探討虛擬鍵盤對平板電腦螢幕比例的影響,讓各位可以選擇最正確的平板電腦(好的老師叫你上天堂,壞的老師讓你著套房……)。
4:3 螢幕能夠維持「平板鍵盤」的最佳比例。
我們先來討論 16:9 的寬螢幕平板,有許多廠商採用這種此吋,因此節省的不少的面板成本。然而,16:9 的寬螢幕面積約莫只有 4:3 螢幕的 9 成大小而已,這對注重螢幕可視範圍的平板裝置算是一個缺點。再來,讓我們來看看兩者螢幕在同此吋時給使用者的觀感。
在 4:3 的橫向顯示螢幕中,虛擬鍵盤佔螢幕約莫一半,而大小約是實體鍵盤的 95% ;在 16: 9 的橫向顯示螢幕中,虛擬鍵盤約佔了螢幕 65%,而大小約是實體鍵盤的 112% 。經過比較後我們可以發現,4:3 螢幕的虛擬鍵盤較符合實體鍵盤的大小,而且也不會太佔螢幕空間。
同樣都是為了鍵盤而調整,不過還是有其些微的差異,蘋果就是發現了這種差異,才沒有盲目地推出寬螢幕的 iPad 。最後,我們再來聊一聊「地位特殊」 7 吋平板,也就是自以為較好攜帶的大手機。這種小一號的平板電腦,帶給使用者的是很糟糕的使用經驗,要大不大;要小不小的。
7 吋小平板其實只是大一號的手機?
7 吋平板比一般手機還要大,難以放入口袋,可能需要用包包來收納,然而,既然要使用包包來收納,為甚麼不選用大螢幕的平板呢?除非是採用小尺寸是有特殊用意,例如 HTC 的 Flyer 是為了讓使用者能夠單手拿著裝置,並用要價 $80 美金的觸控筆進行筆記書入,若沒有特殊用途,小平板其實只是大一號的手機。
另外,蘋果已經掌握住約莫六成的觸控面板市場,所以其他廠如推出 10 吋平板,其成本勢必會超過蘋果的成本。然而,他們又為了和蘋果的 iPad 競爭,必須要降低成本,因此只好採用較為劣質構造,例如塑膠殼(雖然還是比採用金屬殼的 iPad 重)。
所以說囉,其實稍微地想一下,算一下,就知道超級龜毛的蘋果是不可能做出這種糟糕產品的。
各位讀者看完這篇文後要去買 iPad 喔,這樣才有聽老師的話(我才不會一直摔筆)
留言
張貼留言